成都火锅三兄弟小记
文|岩岩
编辑|马亚丹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出场人物:
大哥:李建新
江湖人称“李大师”,精通火锅炒料技术,门徒上百。
二哥:郭军
醉心产品,成都生态火锅开创者,“贤合庄”联合创始人。
三弟:周杨
厨师出身,建树顶层设计,“谭鸭血”品牌缔造者。
2019年5月,在成都出差的一场饭局上,认识了本土火锅界炒料名师李建新大师,虽然年轻,但徒子徒孙占据了成都各大火锅品牌行政总厨的半壁江山。
2019年6月,火锅餐见决定做一场品牌游学,地点定在成都,品牌锁定当地六大头部火锅企业,其中“谭鸭血”算一个。
图片来源于大众点评
几经辗转,也托了多方关系,唯独没拿下的品牌也是它,一圈下来除了知道他的品牌创始人叫“周杨”,另一个就是关于他各种“低调”传说。
2019年8月,我们第二期品牌游学筹备采访之际,“贤合庄”开业,明星大咖坐镇,势头迅猛,有盖过“谭鸭血”之势,几经打听得知幕后运营团队与“谭鸭血”有关。
2019年12月30日,四川火锅协会的年会如火如荼,作为受邀嘉宾,在会场上偶遇李建新大师,大会结束,觉得没聊过瘾,相约第二天,和他另外两个结拜兄弟,接着聊火锅。
这个,我感兴趣,必须应约。
2020年的第二天,成都太古里商圈慵懒且紧张,不到九点,IFS国际金融中心的写字楼里已然开始行色匆匆。
在这座标志成都最奢华的写字楼30层里,我见到了李建新他们三兄弟,其他两人是:周杨和郭军。
周杨、郭军、李建新、岩岩(从左至右)
霸占火锅界风头最胜的两个品牌幕后操盘者和一个业界的技术大师,背后居然存在着这样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我们也算是一天时间把这些大品牌尽数收货。
那天的周杨最扎眼,草绿色的毛衣外套,粉色的运动鞋,思维敏捷,开口前总会思考几秒钟;
李建新最亲和,一直微微笑;郭军坐姿笔挺,不苟言笑,一看都是技术男。
也就是这样性格迥异的三个男人成了兄弟,这话或许还得从头说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与所有的励志故事一样,这三人都是农村的苦孩子出身,家境一般,为了学到一技之长,能有个吃饱穿暖的本事,他们都选择学厨师,当然,那会他们还都不认识彼此。
入厨师行业,就是吃苦的开始,他们三个都是从洗碗工开始做起,周杨年龄最小,个子也最低,当时还曾被人误以为是童工。
然而那段时间终究还是在反反复复的日子里过去了。
四川成都是天府之国,这里的美食偏爱火锅,从厨的人通常有两条路,要么从事川菜,要么去做火锅。
而在业内不少厨师认为火锅是最没技术含量的行业,其实不然,炒火锅底料恰恰是最能体现技术的行当,比如:辣椒和花椒都搭配,郫县豆瓣的选取,翻炒时间的把控等等,都是差一分失之千里的事儿。
在四川,炒料师傅也一度是最炙手可热的职业。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7年,李建新出师了,兜兜转转五年的时间,他见证了成都火锅市场从最初的小品牌暂露头角到后来的大牌喷井式爆发。
2002年他进入了小肥羊当炒料师傅,随着小肥羊的爆火,李建新也从师傅变成了大师,被他炒火的品牌越来越多,手下徒弟越来越多,徒弟也开始小有名气,李建新在四川火锅圈慢慢成为炙手可热的炒料师傅。
没有人愿意一辈子打工,做厨师的人都有一个老板梦,这点李建新也不例外。
2008年,李建新参股参与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家火锅店。也是同年,他认识了志同道合的郭军。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但是在四川的大部分地区,还有不少人家在为吃不饱而发愁,郭军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
幼年的郭军是吃过苦的苦孩子,幼年的苦难铸就了郭军铁一般的毅力,他坚韧,执着的性格都体现在了他对火锅的热爱上。
也是因为这样的苦日子,让早早下学的郭军选择了厨师这条路,原因就是不让自己和家人饿肚子。
在早期的学徒生活中,郭军就展现出对产品的执着,他善于钻研,刻苦勤奋,他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成为顶尖厨师。
在历史即将千禧年之际,也是郭军迈入后厨大门之时,这对他来说,一切都是刚刚开始。
2003年,郭军小试牛刀,自己做了家鱼火锅小店,名为“东升鱼府”,并做的有模有样。
2006年,当了八年厨师的郭军,也早已被当地业内誉为双流县最有前途的厨师。这时,他不但能让自己和家人吃饱穿暖,还买了房,有了车。更重要的是他还认识了好兄弟周杨。
2011年,这一年对于郭军还挺重要,他接手了一家农家乐,他打算自己当老板了,只是,刚接手时,他还没想好用这个农家乐具体做什么。
也是那一年,见多识广的周杨带郭军去了趟重庆,在重庆南山,郭军第一次见到枇杷园、鲜龙井等户外大型火锅,他震撼,他无比震撼,他从未想过一个小小的火锅居然还能搞这么大的阵势。
在重庆的那几天,周杨建议郭军:你的那个农家乐可以往生态火锅上考虑,原因有二:一成都人爱火锅,二成都还没有生态火锅。
郭军觉得自己一下子被点燃,那一年,成都首家生态火锅“楠柏弯生态火锅山庄”开业,这里除了有天然的环境相映衬,更主要的是这里火锅的食材也是追求天然,追求绿色健康。
周杨的主意,郭军的执行力,做什么都准能成事,之后的经营中,这两个人也不断交流,郭军的“楠柏弯”开始越做越好。
就在郭军筹备“楠柏弯”的那年,好朋友周杨也在为自己的“炊二哥”悄悄谋划着。
提起周杨或许有人不知道,但提起“谭鸭血”估计圈内人尽人皆知吧,没错,这个做人低调,做事高调的周杨就是“谭鸭血”的创始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谭鸭血火了之后,关于周杨的报道越来越多,只是每有记者采访,周杨总是不忘说说他的“炊二哥”。
其实在做“炊二哥”之前,周杨也并不是一路平坦的。
出身农村的周杨,个子不高,脑袋灵光。2002年,周杨跟着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在学习了两年炒料技术后,来到了成都,开始服务那些重庆派的火锅品牌。
“产品重要,但并不是全部。”从学徒开始,周杨的思维逻辑就与其他厨师不同,他在乎多维度发展,当然,或许在那时起,他都开始把自己跳脱出了厨师范畴之外了。
2006年,周杨在青龙饭店扎根,做了厨师长,除了精进自己的厨艺,他也开始积累起自己的人脉。
2011年,周杨觉得是时候做点自己的事了,他想做一家火锅店。
在众人眼中,厨师都带着一身江湖匪气,在圈子里,熟悉周杨的都知道,年纪轻轻便入行没有读过太多的书,所以他一直坚定的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情怀的厨师。恰巧在川西一代“炊二哥”是“厨师”的代称,于是“炊二哥”就成了周杨第一家火锅店的品牌名,同时也是他的个人标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周杨是第一个在成都把重庆老灶火锅标准化连锁化的人。当炊二哥开到第30家时,他遇到了一位对他颇为赏识的老板,直接给了他600万,支持他的“炊二哥”。
有钱了,那就往死里干呗,周杨把“炊二哥”先前的社区型市井火锅定位转成品牌型精品火锅,最高峰期也加盟到了200多家店。
在成都火锅刚刚向品牌化发展的年头,炊二哥也算是在当地家喻户晓了。周杨对炊二哥的探索之路,不但为他后期的供应链奠定了基础,也谭鸭血的爆发积累了重要的运营经验。
如果说天时、地利不可控,那人和对于周杨来说,也是占尽先机,在周杨开炊二哥期间,因为锅底味道好,居然引来了一个大明星来买火锅底料,一来二往,他们成了朋友,善社交的周杨就此认识了中国半个娱乐圈的明星。
2018年,周杨一手打造了谭鸭血,加上圈内明星的夹持,谭鸭血一炮而红,不到两年的时间加盟店突破600家,天府路周围的火锅大牌一路云集,谭鸭血一度成为那条街上最靓的仔。
明星效应只是其一,总结下来,周杨认为一个品牌的成功,除了顺势而为,肯定还和他背后的团队分不开,也和他身边的两个好兄弟分不开。
时间回到2011年的某天。
都当了老板的李建新、郭军、周杨,这两两之间相识的三个人,终于坐到了一张酒桌上,他们脾气相投,总爱凑在一起聊火锅、聊经营、聊市场,时不时的一场小酒,让他们觉得格外舒坦,偶尔也会跑去重庆考察那里的火锅行情。
在这个充满尔虞我诈、虚情假意,连感情都能拿出来作秀的的商圈中,这样的兄弟感情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2013年,这三人在重庆的一家寺庙里,在佛祖的见证下,结拜了。他们立誓:这辈子是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与那些商业中为了抱团而称兄道弟的人不同,他们三人是真正做事儿的人,并且说干就干,哪怕没有方向也要往死里干。
随着谭鸭血的大火,周杨积攒了大量运营经验与一支成熟的运营团队,也因为和明星陈赫关系要好,2019年下半年,他接手陈赫的一个火锅品牌“贤合庄”,重新定位,重新梳理,重新经营。
因为谭鸭血的发展,周杨不能分心太多,他找来了二哥郭军牵头去做“贤合庄”,原因很简单,因为信任。
在“贤合庄”的打造上,周杨做顶层设计,郭军的强落地执行力,加上大哥李建新对技术这块的出谋划策,一经面世,势头猛烈,短短四个月就完成了店面4.0的升级。
这两年,大哥李建新也投资了不少火锅生意,其中最为出名的“蜀江龙”也开始发力,周杨为大哥分析形势,指出了这个品牌在未来发展要改进的地方,即便做品牌这条路再难走,李建新还是想试一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操盘贤合庄之后,二哥郭军的思路也在默默发生变化,他明白了做品牌和做匠心的区别,如今十多年的“东升鱼府”还在,这是他心中要做的百年老店,“楠柏弯”依然年轻,他还会在聊“贤合庄”的时候时不时提到它。
周杨依然低调,当他手中的品牌一个个爆红之时,他仍是低头做着自己的事,“炊二哥”的大幅字牌依然稳稳的悬挂在他办公室的最高处,
未来会如何,三兄弟都未曾去设想过,正如周杨所说:做餐饮也好,做品牌也罢,我们不过都是在做随时而为的事情。兄弟三人只要在一起,就会相扶相依的一直走下去。
是呀,兄弟三个一条心,火锅江湖任骋。
这样的感情,真好。
统筹|岩岩
编辑丨马亚丹
视觉丨马亚丹
法律顾问丨李欣华
火锅餐见原创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 期 阅 读
商务合作:18637183183(同微信)
粉丝客服:18739017911(同微信)
内容交流:xiaoxian_02
文章转载:txg13333832182
欢迎关注
火锅餐见
新浪微博:@火锅餐见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